一、南北朝至宋代:广南东路治所,领“潮汕三县”
隋开皇九年(589年),设广州都督府,辖广南东路,潮州属之。唐代沿袭,潮州隶属广州。五代时,潮州已为广南东路治所在地,是广东东南沿海地区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宋太宗达义二年(926年),广南东路改广州路,潮州仍属之。宣和六年(1124年),增设揭阳县,潮州有三县,别称“三阳”。这一时期,潮州的“三阳”格局初步形成。
二、元代:隶属广东道宣慰使司,辖三县一司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,元军攻取潮州,改属广东道宣慰使司和江西行省。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,城内设录事司,辖四团、六保四都。潮州此时辖海阳、潮阳、揭阳三县和录事司,“三阳”格局延续。这一时期,潮州仍是广东东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。
三、明初:属广东布政使司,辖四县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潮州完成政区移交,属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和布政使司管辖。当时潮州领海阳、潮阳、揭阳、程乡四县。“三阳”格局发展为“四阳”格局。这一时期,潮州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所下降。
四、明中后期:辖区大扩张,县数激增至11个
嘉靖以后,潮州地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,郡县设置频繁。嘉靖三年(1524年),置惠来县。嘉靖五年(1526年),置大埔县。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,又增澄海、普宁、平远三县。崇祯六年(1633年),置镇平县。此时,潮州已领11县,辖区扩至今天的潮汕平原主体地区。潮州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所回升。
五、清初:隶属广东总督布政使司,辖9县1厅
清顺治元年(1644年),潮州隶属广东总督布政使司。乾隆三年(1738年),置丰顺县,潮州辖9县1厅(南澳厅)。这一时期,潮州作为广东东南地区的政治中心,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。
六、民国至1949年:隶属广东省和汕头专区
民国三年(1914年),设潮循道,驻汕头。1920年,潮循道废,潮州直属广东省。1949年,潮州划属汕头专区。这一时期,
由于辖域变更频繁,潮州的政治经济地位有所波动。
七、1949年至今:演变为广东省地级市
1983年,潮安县并入潮州市。1989年,潮州改属广东省直辖。1991年,升格为地级市。
资料来源:《岭南文史》杂志
作者/来源:希夷曼倩
图片来源:互联网
#潮州头条#
#潮州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